今年CCAA评论奖颁给董冰峰的写作提案“展览电影: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电影”。
移动影像的发展是中国当代艺术中心议题之一。本书将回溯其历程:从1980年代围绕“录像艺术”与“独立电影”等术语的讨论开场,到1990年代发展起来的装置手段及由之而来的跨学科的影像生产,到2000年中国当代艺术合法化之后,影像作品在双年展和公众话语中的盛行。通过探询诸如冯梦波、杨福东等艺术家的作品和贾樟柯、王小帅等电影人的创作,作者展示了一度各自为营的生产与呈现系统之间日益交融的关系,而相似的情形也同时在西方发生。评委会肯定董冰峰的提案,它讨论的媒介再现了21世纪中国生活之种种政治现实,在忽视时间性艺术的中国市场语境中,逆流而上,这一关注及时有效,将同时吸引中外读者。
CCAA奖励获奖者董冰峰总额8万元人民币奖金,将写作提案发展为书籍。项目结束,CCAA将出版此书。
评委会决定将青年提名荣誉授予崔灿灿的写作提案“在全面对抗中重建的秩序——2008年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方式”,以表彰他在新一代中国写作者中的新锐精神。
艺术批评与艺术运动总是密不可分的。在这个意义上,崔灿灿敏锐地观察到,2008年之后,社会与政治的双重压力使许多艺术家转向自我组织与自我建构,汇聚成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方式。他认为,在后奥运时代的中国,这一趋势引发群体运动的增加。虽然每一个群体都是独特的,但异中有同:他们重视参与、合作;决策迅速,了无禁忌,通过种种开放结构颠覆等级区分。这或能引致对抗,而作者认为,对抗本身即是新的秩序。
CCAA奖励获奖者崔灿灿总额1万元人民币奖金,以肯定其提案质量。
本次评委会由5人组成,分别为:陈丹青 (艺术家,文艺批评家),高士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院长),Kevin Mcgarry (作家,策展人),Hans Ulrich Obrist (策展人、艺术史家、伦敦蛇形美术馆馆长),Uli Sigg (CCAA创始人)。CCAA总监刘栗溧列席会议。
2013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评论奖获奖人董冰峰简历
董冰峰是一位居住在北京的独立策展人和制作人,2012年4月起担任栗宪庭电影基金(Li Xianting’s Film Fund)的艺术总监。他1974年出生于山西忻州,1999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1999年至2004年先后任教于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和美院。从2005年至2012年,先后为广东美术馆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策展人,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2008年至2012年,他还是《艺术与投资》&《当代艺术与投资》、《ARTINCHINA》、《独立评论》四本刊物的副总编和主编。
从2000年至今,董冰峰在中国内地及海外策划和组织超过50个群展和个展,主要包括“首届中国独立映像节”(北京电影学院,2001)、“第一届北方独立影像艺术展”(藏酷新媒体艺术中心,2002)、“染:中国新艺术”(新加坡esplanade国家表演艺术中心,2006)、“从极地到铁西区:东北当代艺术1985-2006”(广东美术馆,2006)、“交通:艺术高速公路”(法国le pave dans la mare 基金会,2009)、“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2009)、“从电影看:当代艺术的电影痕迹与自我建构”(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2010)、“FAT ART 2010”(今日美术馆/摩登天空,2010)、“纸上美术馆:12华人艺术家”(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2011)、“60分钟影院”(曼彻斯特华人艺术中心,2012)、“关注未来艺术英才计划”(今日美术馆,2012)等。他也是“第二届广州三年展”(广东美术馆,2005)的学术秘书和“85新潮流: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和“占卜者之屋: 黄永砅回顾展”(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07和2008)的助理策展人。
董冰峰的工作领域还包括独立电影和艺术电影领域。他是2012马德里国际纪录片电影节(DocumentaMadrid)的国际长片竞赛单元的评委,2012伦敦OPENCITY纪录影展的中国单元策划。他也是“重读《资本论》:以电影、艺术和戏剧解读马克思”(北京、杭州、南京、上海,2012)、2011中国首届独立动画论坛(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10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南京)的策展人。他从2000至2006年连续担任“华语传媒电影大奖”的评审(2006年为终审评委)。
从2003年至今,董冰峰策划和主编当代艺术和电影类出版物,超过80卷册。内容涵盖世界导演研究系列、策展人卷、西方艺术理论前沿卷、媒体艺术和当代电影、博物馆运作及当代艺术收藏等,包括辽宁美术出版社的“映像馆”系列,和北京金城出版社的“蜜蜂文库-当代艺术书系”。他也是《戈达尔》、《帕索里尼》(2003)的作者。
董冰峰还是一位当代影像艺术家,2002年至今,他的短片和影像装置先后参加北京藏酷新媒体艺术中心(2002)、第一届以色列录像艺术双年展(2002)、第十四届巴西videobrasil电子艺术节(2003)、第二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南京博物院,2005)、第二届广州三年展“自我组织”(2005)、韩国City-net Asia双年展(2007)等展览。
董冰峰发表的学术演讲,包括:南京大学“重读《资本论》”(2012)、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媒体创意中心“平行世界”(2011)、英国曼彻斯特都会大学(2011)、广州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主题论坛(2011)、上海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艺术、科技与意识”(2011)、北京歌德学院“资源约束下的系统转型”(2012)、 广州时代美术馆 “自我组织:一种批评性的干预”( 2012)、台南艺术大学“当代中国艺术中的电影”(2012)、 芬兰赫尔辛基KIASMA当代美术馆“秘密的宇宙:档案中的中国当代艺术”(2013)等。
2013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评论奖 青年提名荣誉 崔灿灿简介
生于1987年,200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崔灿灿是一名活跃的评论家,FUCKOFF II (2013)与夜走黑桥(2013)的策展人,并担任第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卡塞尔市政府特约观察员。
2013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获奖人董冰峰 获奖写作提案:“展览电影: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电影”
电影(Film)何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表现的母题?或问,“展览电影”(Cinema of Exhibition)何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展览的主题或形态? 进一步而言,电影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关系为何?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艺术领域之间的必要性关联与互动有何种的历史演变和关键议题?又或可能出现一种全新的“中国电影史”与中国当代艺术“本土性”问题交错共生?
本文试图对上述议题做出历史性的梳理和观察,并借此回应当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危机和未来可能。
2013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青年提名荣誉获得者崔灿灿提案摘要:“在全面对抗中重建的秩序——2008年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方式”
作者以2008年为近期中国当代艺术的分水岭,认为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从众多限制和禁忌之中,不可避免地走向全面的参与社会性工作。作者从政治介入和社会事件,实验空间和临时结构、自我组织和自我运动、自治区和理想乌托邦、社会运动和乡村改造、新媒介的传播和互联网时代,以及城市的狂欢和跨学科介入等7个角度,试图肯定:全面的对抗本身即是一种新的秩序,这种无比复杂而又似乎充满希望的秩序本身,就是艺术与中国现实之间最有力的参与和互动方式。
{aspcms:cimages count=5 contentid=[news:id]} {/aspcms:cimages}